中宏网11月16日电 11月16日,天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津南区委书记王宝雨围绕“致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津南注入新动能”这一主题,汇报了津南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三美四乡”、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阶段性成果和下一步思路目标。
——津南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路、做法和成效
王宝雨介绍说:津南区位于津城滨城“双城”之间,被誉为天津黄金宝地中的“宝中之宝”,肩负着助力服务京津“大双城记”和津城滨城“小双城记”的重要历史使命。具有的优势是:
独特优势:拥有32公里海河岸线、330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总建筑138万平米、全国最大的国家会展中心,入驻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等15所驻区高等院校。
历史文化:是近代陆军发祥地、小站贡米原产地、妈祖文化传承地、红学泰斗周汝昌诞生地,有葛沽宝辇会、小站练兵园等丰富文旅资源。
农业特色:小站稻、“宏程牌”芹菜、葛沽萝卜、南义葡萄等特色农业种植历史悠久,远近闻名。
发展实际:31个未整合村人均耕地不足0.5亩,主要是中、重度盐碱地,而且镇与镇之间、村与村之间、整合村与未整合村之间都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均衡问题,以未整合村为例,2021年村集体收入最高为2700万元,最低才20万元。为此,津南区坚持农内与农外相结合,对于全区“三农”工作“不求大,只求精;不求全,只求优;不求量,只求质”,坚持因地制宜,采取一村一策,做到精准发力,重点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提高土地产出和经济效益,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坚持以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为引领,带动全区未整合村高质量发展
津南现有未整合村31个,共2.6万余户、近6.5万人,全部位于绿色生态屏障一级管控区内,环境优美,宜居宜业,主要以小站稻种植为主,重点发展稻蟹、稻鱼、稻虾立体混养。2021年31个村集体收入累计达8051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有12个,村民人均年收入2.81万元。
其中,双桥河镇西官房、八里台镇西小站、北闸口镇前进村(与月桥村组团打造)和小站镇迎新、操场河等6个村纳入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范围,这6个村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基础各异,各有特点,各具特色。双桥河镇西官房村发展定位是,打造原乡旅游区、南美白对虾养殖区、稻蟹混养高标准农田区、君子兰种植区、村庄聚落区。八里台镇西小站村发展定位是,坚持“红色+绿色”并行,打造“红色基因赓续、低碳农旅融合”示范村。北闸口镇前进村和月桥村组团发展定位是,坚持“研学+综合文旅”为主导产业,打造“乡村慢生活”。小站镇迎新村发展定位是,打造集“观演、康养、博览、住宿、美食、市集”于一体的产业融合新典范。小站镇操场河村发展定位是,打造“绿色生态屏障区内林葱田沃、水秀草绿、业兴人旺、村美民富的现代新乡村”。
目前,这6个村村庄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正在逐级报审。下一步,我们将坚持规划统筹、先行、引领,项目化推动、市场化运作、专班化落实,统筹做好31个村的规划策划、资金平衡、建设运营、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算好政治账、经济账、长远账,确保实现质效闭合。特别要充分调动镇、村推动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尝试与高校院所、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乡贤能人以及社会资本广泛合作,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策划营销、文化创意、实验示范、产业发展、建设运营等方面工作。
(二)坚持以小站稻振兴计划为引领,带动一产“接二连三”、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大力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大力实施小站稻振兴计划,今年小站稻种植面积增加至5.7万亩,达到近年峰值,品种多为津源89、津源U99、金稻919、津育梗22,亩产达到1100斤左右。2020年“天津津南小站稻种植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小站稻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由我区培育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站稻良种“小站稻1号”也已成功试种。日前,小站稻又成功入选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标志着小站稻跨入国家级农业品牌行列。小站镇会馆村坚持原产优势、特色养殖、红色文化等要素联动,打造“会画画”的稻田。9月23日,第五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天津市主会场活动在这里成功举办,引起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我们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全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今年完成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万余亩,比去年增加0.7万亩,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
二是积极鼓励特色化产业发展。全区现有占地面积在100亩以上的规模设施农业园区26个,建有棚室3212个,总占地1.145万亩,其中水产大棚300余个,总占地1200余亩,以节能日光温室为主,采取自持、合作、租赁等经营方式,主要种植葡萄、无花果、黄瓜、西红柿、小白菜和养殖南美白对虾等品种。通过政策资金引导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扶持6家市级农村合作社和农民合作示范社发展壮大,做大做强、做优做精宏程牌芹菜、葛沽萝卜、双桥河君子兰花卉、八里台南义葡萄、小黄庄信鸽等特色产业。双桥河镇君子兰示范栽培规模由最初2万株,发展到现在15万株。八里台镇小黄庄充分发挥赛鸽黄金赛道优势,通过举办信鸽比赛、规划建设“鸽舍+民宿”等方式,首批6座信鸽棚年内可增加村集体收入40万元。
三是创新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绿色生态屏障、海河教育园区、国家会展中心“三张好牌”为平台,做好农文旅大文章。绿色生态屏障“六个湾区”,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典范。国家会展中心,气势恢宏、理念先进,与天津城市生态会客厅浑然一体。海河教育园区,高校密集、人文荟萃,带给人们文化熏陶和独特体验。我们坚持将乡村振兴与打好用好“三张好牌”互动联动,同时有机串联小站练兵园、米立方、稻作馆、佳沃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及正在建设的迎新村田园综合体等文旅资源,吸引更多城里人来到津南、游在津南、吃在津南、住在津南。海河教育园区已经成为群众节假日露营新去处,紧邻国家会展中心的绿屏·咸水沽湾千亩稻田,也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去年建成的绿屏·八里湾总占地近3万亩,其中1万亩稻田与1万亩水面、1万亩树林融为一体、相映成趣。
(三)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带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
一是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我们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建立区、镇两级包联机制,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镇、村两级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星级评定重点内容。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每村储备2名后备干部。选派71名机关干部、选调生、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到31个未整合村任职,为6个乡村振兴示范村配备第一书记。
二是着力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们特别重视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在村大学生培养培训,去年以来31个村发展青年农民党员32人。举办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培训班,重点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等方面开展培训。坚持引育并举,着力加强带头人、领路人、穿线人和“土专家”、“村创客”等乡土人才储备工作。北闸口镇前进村、小站镇迎新村村级组织带头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主导作用,“能人经济”示范效应凸显。月桥村倡导“乡贤经济”,村民刘长利投资6000万元建设月桥文化仓项目,开启了乡贤参与乡村振兴新模式。各村驻村第一书记也充分发挥穿针引线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三是着力加强农村治理体系建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高度重视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深化“战区制、主官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实行行政村星级管理,将评星定级确定的10%左右的无星村纳入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计划,今年下半年,我作为第一责任人逐一听取并推动全区26个无星村居整改提升工作。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推广运用乡村治理清单制、积分制,实现31个未整合村乡村治理积分制全覆盖。
——新征程上津南区乡村振兴工作的方向、目标和愿景
王宝雨同时介绍说:津南区乡村振兴工作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更大功夫、见明显成效。
一是努力实现农村更富裕。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产业发展多元化、特色种植品牌化、农村生活现代化。以产业振兴为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都市型农业,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探索通过强强联合、股份合作、打造村集体经济共同体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进行资源整合,增加土地产出效益。特别要用好“小站稻”金字招牌,通过卖种子、卖品牌、卖文化,提升小站稻品牌价值和示范效应,让中国饭碗装更多优质小站稻。
二是努力实现生活更幸福。下一步,我们要紧紧抓住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技能培训、扩宽就业平台等有效举措,促进农民高质量充分就业。要在做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基础上,着力解决好示范镇结算、农村适龄青年住房、未整合村老年人生活补贴等农民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健全保障基本、质效优良、城乡均等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持续增加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三是努力实现乡村更美丽。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坚持财政资金、银行信贷、政府债券多轮驱动,累计投入68.37亿元,用于乡村振兴建设。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党的二十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要要求和天津市“三美四乡”创建标准,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扎实做好创文创卫、垃圾分类、移风易俗、家风家教等各项工作,通过点滴变化感染带动群众,通过耳濡目染提升文明素质,真正做到既“塑形”、又“铸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王宝雨最后表示:我们一定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锚定建设农业强国,勇于肩负时代使命,敢于创新思路招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宏网特约作者 王敏报道 会议照片由津南区宣传部提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